《列子臆說》讀後感 高源辰(2015)
離我畢業之事隔一年,我又回到了這煙雨太湖,我也從中開啟了對《列子臆說》的品讀與欣賞。
短短的十天中,我對“說符”一篇瞭解了許多,並懂了許多人生的大道理。
“人生的境界,善於說話,善於處理事,就是個藝術,”故事還未開始,我便瞭解了一件做人的藝術,所以說這本書不僅是一個開拓視野,瞭解往事的一本秘笈,更是一個能在人生的道路中指引你的一本良言寶典。
列子是主張道教的,道教是神奇的一個學派,是主張“無極”,“以柔志剛,以靜治動”,“不圖功名富貴”的一個學派,對此,我也很嚮往,好奇,所以我也有一份自我的觀點。說到這裡,我的題目是“斟酌機遇,斟酌發言,”讓我們來先看看什麼是“斟酌發言。”
就說這個“公子鋤勸晉文公”吧,主要就是講述了晉文公攻打衛國,被公子鋤勸退了,那個這個公子鋤到底有什麼魔力能阻止一個國君攻國的行為呢?讓我們看看他說的話,大概就是他笑自己鄰居和妻子走在路上,和一個漂亮的好勾搭,回頭一看,看到自己的妻子也被勾搭了,意思很簡單吧!晉文公一下就懂了,哦,然後就退兵了。所以說講話的藝術是很重要的,對人生,對自己,都會起到許多説明。
其實,說話的藝術日日都可見,我便不一一再談。讓我再來介紹一下“斟酌機遇”。機遇不同於發言,是很虛的,所以把握起機遇來會有點困難。
有一個宋國的雜技者覺得自己很了得,於是去找宋國的君主表演,又踩高蹺又耍刀的,讓君主很驚訝,於是送給了他許多金銀布帛,雜技者一下便發財了。這件事一下就傳到了另一個雜技者身上,於是他又去找宋國君主求賞,正巧碰上君主很不高興,便把他抓了起來,還差點殺了。好,故事到此為止,可以從中看出,即使你身懷絕技,沒有好的時機,也是不成的,所以人做事之前應該斟酌一下,對不對,是不是現在不行?然後再取實現。
看了這幾個有趣的故事,我突然也懂了一點道教的東西了,一個人看個故事畢竟比看大道理容易,專注,當老師讓我背《大學》時,我就哇哇背了,可是誰知道它的意思呢?像《孟子》,開始說“孟子曰:……”的時候,我就知道孟子開始說大道理了,讀起來也不會容易,所以可能會無精打采,但當講到像“五步笑百步”時,我一下就蹦起來了,並深深記下了。所以《列子》這種以故事引意義的文章,我是極為喜歡並推薦的。
施氏家族有兩個兒子,一個精通文學,一個精通武術,結果都有了大成果。孟氏家族有兩個兒子,也是如此,結果一個受到了宮刑,一個手了刀刑,那為什麼呢?原來他們並沒有把握時機,找錯了君主,結果也就很不好。從中我又得到了人生不應該太“勇往直前”,真的應該像道家一樣“退一步海闊天空,忍一時風平浪靜“,所以道家思想也是很使用的。
這次讀《列子》我受益無窮,這大概就是我的感想,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機會,我會好好將其讀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