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說 五忠 倪焮琳
孟子的名言有很多,我就給你們說一個。
權然後知輕重;度然後知長短。物皆然,心為甚。翻譯過來是這樣的,稱一稱才知道分量的輕重;量一量才知道東西的長短。什麽東西都是這樣,人心更是這樣。有一個故事的意思和這句話的意思有點像,名字叫《房玄齡諫罷兵》。
唐貞觀二十三年,房玄齡舊病復發,病得很重。可房玄齡還是對太宗發動戰爭提出批評。
當時朝鮮半島上並存有高麗、新羅、百濟三個國家,新羅一直向唐納貢,受到唐的保護。十七年九月,新羅受到百濟的進攻,百濟與高麗的聯合謀圖切斷新羅與唐的聯繫。太宗派出使者命令高麗與百濟罷兵,否則將派大軍征討。
高麗不聽,於是太宗於十九年二月不顧大臣反對,親征高麗。這次高麗之戰,最後因抵抗,再加時至九月秋深水凍而終止了行動。此戰太宗共調兵力十萬余人,船艦近千,攻佔了遼東大部份州縣,斬殺高麗士兵四萬余人,而唐也陣亡近兩千人,戰馬損失十之七八。
其後二十一、二十二年太宗又連續調動兵力東征。雖斬獲頗豐,但終未對其屈服。二十三年,太宗再徵兵三十萬,決心一舉滅掉高麗。
太宗的做法,受到不少大臣的反對,但終因太宗強硬的態度讓人知難而退。重病中的房玄齡毅然上表勸說:“我聽說兵器不厭惡被人收藏,停戰不會減少對武功的尊重。高麗躲過誅滅已歷經數代,沒有人能征討,而你親統大軍,不到一月,就攻佔了遼東,抓獲俘虜數十萬人。你洗雪了前代的恥辱,比起前代帝王的功績早已出萬倍。”
“你以仁慈安撫百姓,以禮儀對待群臣。對細小的善美給予嘉獎,對重大的過失也能予寬恕。有愛護生靈的德性,有憎惡殺虐的仁慈。那個高麗是邊遠外族,不值得以仁義對待也不可以經常加以懲罰。如果一定要滅絕他們,恐怕他們也要作拼死的反抗。”
“如果高麗違背了做臣子的節操,你誅討它是可以的。如果高麗侵犯騷擾百姓,你滅亡它是可以的;如果高麗長久是中國的禍患,你除掉它是可以的。其中有一條,你被迫應戰,即使每天殺死萬人也不必慚愧。可如今你不為這三條征戰。對內只爲洗雪恥辱,對外只替新羅報仇,這樣做,難道不是所獲得的少,所損失的多嗎?”
房玄齡在病危時,仍能犯言直諫,上表分析征伐高麗的害處,勸諫太宗停戰,其精神可謂高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