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国之本 孝悌忠信 九年级忠班 黄和昕
尊敬的老师们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今天,当我们谈论“爱国”这个词语时,或许有些同学会觉得它有些遥远。但实际上,爱国并非遥不可及的空洞口号,它就扎根于我们最平凡的日常生活里。我们的先哲孔子,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《论语》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。
《论语·学而》篇中提到,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” 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条清晰的修养之路:在家里孝顺父母(入则孝),在外友爱兄弟、尊重长辈(出则悌),行为谨慎而讲求诚信(谨而信),而后推己及人,去博爱大众(泛爱众),并亲近有仁德的人。而爱国,正是这“泛爱众”的最高体现。因此,爱国之心,首先发端于我们对家人的态度和为人处事上,体现在对父母的体谅、对师长的尊敬、对同学的友爱和对规则的遵守之上。
那么,当国家需要我们时,我们该怎么去做呢?《论语·微子》篇则为我们记录了许多仁人志士的选择。虽然孔子主张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的积极入世,但篇中的微子、箕子、比干这“殷有三仁”,为了国家和百姓的福祉,或以死相谏,或被迫逃亡,或装疯为奴。他们用不同的方式,诠释了同一个核心——对国家的忠贞与责任。
但作为初中生,或许我们还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。可我们的爱国方式同样可以具体而真实:它是在升旗仪式时专注的神情和响亮的国歌;是面对网络谣言时理性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;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为明日建设祖国积蓄力量;是爱护环境、节约资源,为国家的未来着想。
孝悌忠信是爱国的道德根基,“泛爱众”则是我们所需的广阔胸怀。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,将爱国之情融入血脉,化为行动,成为一名有根基、有温度的爱国少年!
谢谢大家!